您好!歡迎訪問廣東華科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服務熱線:0769-82652668   分機號: 8001/8012
熱門關鍵詞:環境檢測環境監測第三方檢測機構室內空氣檢測甲醛檢測水質檢測玩具檢測皮革檢測紡織品檢測REACH檢測ROHS檢測
新聞科普News Science
聯系我們contact us
廣東華科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一環路科技創新基地2101號
電話:0769-82652668
傳真:0769-82652688
郵件:huake@gd-sct.com
公司官網:www.huashengjob.com
標準法規Regulation
4標準法規
您的位置: 首頁 ->  標準法規 -> HJ 442.9-2020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九部分 近岸海域應急與專題監測

HJ 442.9-2020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九部分 近岸海域應急與專題監測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近岸海域突發環境事件和專題監測的基本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近岸海域突發環境事件監測和專題監測的方案和預案制定與修訂、樣品采集、分析和質量控制等工作。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3097 海水水質標準

      GB/T 12763.2 海洋調查規范 第 2 部分 海洋水文觀測

      GB/T 12763.3 海洋調查規范 第 3 部分 海洋氣象觀測

      GB/T 17826 海洋生物分類代碼

      HJ/T 82 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范

      HJ 442.1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一部分 總則

      HJ 442.3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三部分 近岸海域水質監測

      HJ 442.4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四部分 近岸海域沉積物監測

      HJ 442.5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五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質量監測

      HJ 442.6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監測

      HJ 442.7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七部分 入海河流監測

      HJ 442.8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八部分 直排海污染源及對近岸海域水環境影響監測

      HJ 589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

      HJ 730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

      HY/T 069 赤潮監測技術規程

      HY/T 095 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評估技術導則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赤潮 red tide

      海洋中的一些微藻、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暴發性增殖或聚集達到某一水平,引起水體變色或對海洋中其他生物產生危害的一種生態異常現象。赤潮具有多種顏色。

3.2

      赤潮生物 red-tide organisms

      能夠大量繁殖并引發赤潮的生物稱之為赤潮生物。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動物和細菌等,其中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類居多,其次為硅藻、藍藻、金藻、隱藻和原生動物等。

3.3

      赤潮毒素 harmful algal bloomHABtoxins

      有毒赤潮生物產生的天然有機化合物。危害性較大的毒素包括麻痹性貝毒(PSP)、腹瀉性貝毒(DSP)、神經性貝毒(NSP)、西加魚毒素(CFP)、失憶性貝毒(ASP)和藍細菌毒素(藍藻毒素,CTP)等。

3.4

      赤潮跟蹤監測 tracking monitoring

      對已形成的赤潮全過程的跟蹤、取樣、分析工作,目的是了解赤潮生物的發生、發展和飄移情況以及赤潮毒素的分布與變化狀況。

3.5

      大型海藻 marine macroalgae

      肉眼可見的、絕大多數是多細胞的絲狀體、膜狀體、管狀體或葉狀體植物,主要分為紅藻、藍藻、綠藻和褐藻 4 大門類。

3.6

      綠潮 green tide

      海洋中一些大型海藻(如滸苔)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漂浮增殖或聚集達到某一水平,導致海洋生態環境異常的一種現象。

4 近岸海域應急監測

4.1 應急監測預案

      為做好近岸海域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相關監測機構應將近岸海域環境應急監測準備工作納入到環境應急監測預案中,根據所負責區域近岸海域監測和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特點,做好及時調動人員、儀器設備和監測保障的準備。對負責區域較大的監測機構,在編制預案時,應考慮區域內其他監測機構共同參加應急監測的整體計劃。當發生近岸海域突發環境事件時,按照預案組織開展應急監測工作。

4.2 應急監測方案基本要求

4.2.1 方案編制與修訂

      當發生事故時,根據海洋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特點,按照 HJ 442.1 相關要求,并參照HJ 589,編制具體應急事故的監測方案;根據事故發展和處置進程,對監測方案進行適時修訂,直至事故應急狀態結束。

4.2.2 點位布設原則

      近岸海域應急監測點位根據污染事故類型、區域特點、污染的影響程度及范圍,按 HJ 730 相關規定,在應急事故污染排放位置布設應急事故源監測點位,在海流上游方向設置對照監測點位、選取日常監測環境質量監測點位、近岸海域功能區監測點位、海洋功能區監測點位、海水浴場監測點位設立應急監測點位;根據事故發生區域的特點、水文、氣象及已選監測點位分布,確定增設應急監測點位,選擇的應急監測點位均作為污染影響程度監測點位,事故恢復監測點位根據實際情況在應急監測點位選取,其中未受到污染的監測點位不作為事故恢復監測點位。

      對影響范圍大的污染事故,根據應急事故處置和評估影響需要,在上述點位選取的基礎上,結合已選取監測點位,按照 2 km×2 km 10 km×10 km 方式進行網格化布點。必要時,根據事故發展和處置進程,增加污染影響程度監測點位等。

4.2.3 應急監測類型、因子和頻次確定的原則

      應急監測常見的類型包括赤潮、大型海藻、溢油、危險化學品泄漏等。

      應急監測的因子和頻次依據不同應急監測的類型、事發環境區域功能、事故發生地的實際污染情況、地理條件等,力求以最少的監測因子和最低的采樣頻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樣品,以滿足反映環境污染程度、受影響程度及受影響范圍的要求,并保證切實可行。其中:

      a)應急監測因子:原則上根據污染事故的類型、污染因子、影響范圍和影響時間等確定,包括主要污染因子或反映應急事件污染或影響環境的特征的因子;

      b)應急監測頻次:監測頻次以事發時間為起點,先密后疏為原則,并根據污染事故的類型、影響范圍、影響時間、氣象和海況條件進行確定和適時調整。

4.3 赤潮和大型海藻應急監測

4.3.1 赤潮和大型海藻應急調查與監測準備

      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整理該海域有關的生態環境、地理位置、社會經濟、有關生物和化學要素方面的監測與研究數據及資料,總結所負責監測區域赤潮和大型海藻綠潮發生情況,歸納發生赤潮和綠潮的藻類種類等。

      接到赤潮和大型海藻綠潮發生信息后,應立即組織開展現場調查工作,結合收集整理該海域有關資料,利用遙感監測、種類鑒定、樣品分析、漂移路徑預測等手段和技術,查明赤潮和大型海藻影響范圍、密度、漂移過程等;同時做好開展理化、生物等指標的測試準備。

4.3.2 赤潮和大型海藻監測項目和監測因子

      赤潮和大型海藻應急監測因子,按照 HY/T 069 相關規定、赤潮和大型海藻發生的具體情況,主要包括大型海藻的生物學要素和種類、感官指標、影響范圍與分布、氣象和水文、水化學要素等,根據情況選測毒素項目。包括:

      a) 生物學要素:浮游植物種類和數量、浮游動物種類及數量、葉綠素 a

      b)觀測項目:赤潮位置與范圍、可視性采樣、色、味、嗅及漂浮物;

      c)水文氣象要素:水深、海流流速、流向、日照、風速、風向、氣溫、氣壓、天氣  現象、雨量、水溫、透明度;

      d)水化學要素:必測項目 pH、鹽度、溶解氧、活性磷酸鹽、活性硅酸鹽、無機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選測項目為懸浮物和化學需氧量;

      e)其他選測項目:麻痹性貝毒(PSP)、腹瀉性貝毒(DSP)、神經性貝毒(NSP)、記憶缺失性貝毒(ASP)、西加魚毒素(CFP)、底泥孢囊、底棲微藻種類及數量、底棲生物種類及數量、異養細菌總數、鐵、錳、VB1VB12

大型海藻樣品主要進行定性監測,按照 GB/T 17826 將大型海藻鑒定到種。結合實際能力,應釆用或委托有能力的相關機構應用衛星遙感等監測技術對大型海藻災害的發生面積、漂移狀況等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監測。

4.3.3 監測頻次

      赤潮或大型海藻應急監測頻次根據發生范圍及影響區域確定。一般進行連續跟蹤監測,每天采樣 1 次,必要時且氣象和海況條件允許情況下可增加為每天 2 次,直至消亡;在赤潮、大型海藻發生期較長或者發生面積較大時,可適當延長間隔時間,但一般不少于 2 1 次。

4.4 溢油應急監測

4.4.1 溢油事故調查與監測準備

      在日常工作中,應開展收集整理該海域有關的生態環境、地理位置、社會經濟和原始有關監測數據等資料,組織對可能發生溢油事故的固定和流動的風險源及相關信息的調查。

      接到溢油事故發生信息后,應立即組織開展現場調查工作,結合遙感監測、溢油鑒別、樣品分析以及溢油漂移路徑預測等手段或技術,查明溢油源、溢油量、溢油擴散及過程等;同時做好開展理化、生物等指標的監測準備。

溢油事故監測主要包括溢油源確定、溢油動態監視、應急措施效果、公眾調查等,參考HY/T 095 相應規定進行。

4.4.2 監測項目和監測因子

      溢油應急監測項目或監測因子根據實際條件確定,包括:

      a)遙感監測:采用衛星遙感或航空遙感,快速界定溢油發生區域、范圍,測算溢油污染面積;根據現場監測、遙感技術、溢油漂移數值模擬技術等估算溢油量的大小;

      b)水文氣象要素:包括水深、海流流速、流向、風速、風向、水溫、透明度、水色、潮汐,有條件時,與必測項目同時測定;

      c)水化學要素:必測項目包括石油類,選測項目包括多環芳烴(PAHs)、溢油種類、苯系物、揮發酚、硫化物、pH、鹽度、溶解氧、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懸浮物;


更多標準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全文:

下載地址:《HJ 442.9-2020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九部分 近岸海域應急與專題監測

廣東華科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8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東莞網站建設 [Bmap] [Gmap] [后臺管理] 訪問量:【百度統計
業務顧問
售后顧問
華科APP

掃一掃手機APP

華科小程序

掃一掃微信小程序

返回頂部
大发快乐8官网|大发快乐8开奖结果